完美体育争当乡村全面振兴路上的“排头兵”记北辰区青光镇韩家墅村党委
近期,位于北辰区青光镇的墅外桃源婚礼主题公园正式对外开放,“打卡”市民络绎不绝。整个园区集婚庆服务、旅游观光、餐饮住宿、商业配套等功能于一体,成为一站式婚礼主题公园,是韩家墅村打造墅外桃源文旅综合体中的重要项目。但韩家墅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胡震刚却说,这个项目只是村里依托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“大文章”的一个“小缩影”完美体育。
将一二三产融合,让产业振兴更强劲有力,是韩家墅村“两委”班子一直在谋划的一盘大棋。通过整合资源、创新开拓,逐步形成“七园、四场、一基地、现代金融+文旅”产业发展规划,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立定“航标”。2020年打造的墅外桃源生态观光园,成为天津近郊“微度假”网红打卡地,3年来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、运营收入1600余万元。今年依托旧工业园区打造一站式婚礼主题公园,预计年运营收入3000万元,为村集体提供新的增收渠道。“逐绿而行、因绿而兴”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韩家墅村党委积极招才引才,探索实施优秀人才回引计划、管培生招募计划,修订村委会岗位招聘和薪酬制度,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返乡创业。凝聚合力育才用才,注重员工能力培养,建立常态化进修升学补贴政策,为村集体发展储备后备力量。同时还成立韩家墅村青年创业联合会、大学生创业联盟,为回村创业青年提供经营场地、低息贷款等,有效扶持帮助有志青年在村创业。
胡震刚常说完美体育,实现乡村振兴,让全体村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韩家墅村“两委”奋斗的目标。为此,村党委着力建立健全“两委”联席会议、民主理财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制度,用制度保障各项工作规范运转。深化“党建+”模式,将“党建+产业发展、党建+村庄治理、党建+民生保障”模式逐步向“党建+N”模式拓展,领建“振兴链组”党建品牌,挂牌成立“书记工作室”,探索“组织联建、产业联动、人才联育、资源联享”互联共建模式,推动片区融合共进。
现在,每年韩家墅村用于村民福利和分红支出约1.2亿元,村民福利实现生命周期全覆盖。同时,坚持全域治理擦亮环境底色,着力改善村民居住环境,建成凤河园、李滩带状公园等,建成占地5000亩的苗木种植基地,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。
2019年以来,韩家墅村连续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亿元,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、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等8项国家级荣誉以及26项市级荣誉称号。
党建引领蓄势赋能用文化艺术体育点亮乡村记蓟州区下营镇党委
位于天津市最北部的蓟州区下营镇红色底蕴深厚,山水资源丰富,是国家首批乡村旅游重点镇、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。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下营镇党委牢记习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,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坚持党建引领,把文化艺术体育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大舞台,老百姓端上了旅游“金饭碗”。
立足镇域红色文化资源,下营镇开始了一场“挖宝”之旅。通过对镇域内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整合,建成了一条以爨岭庙烈士陵园和青山岭6612战备电台两个红色点位为端点,中间串联红色歌曲、红色故事、英雄人物简介、重要历史节点等红色元素的党性教育“十里长廊”。该长廊入选中宣部、文旅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红色经典线路,成为天津北方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基地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市纪委等250多个单位、5万多人到现场接受红色教育。以下营镇老党员卢玉兰的抗日英雄事迹为原型的红也在筹备制作中,红色文化品牌正在擦亮
如何将艺术元素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画卷?下营镇探索出了以艺美绿、逐绿前行、因绿而兴、绿满金生的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。引入专业文旅公司,以艺术设计的标准整合周边村庄土地、文旅资源,通过建筑艺术与传统民居的交相辉映,光影技术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,都市文化与乡村风土的热烈碰撞,赋予乡村文化更多内涵和活力,激发乡村旅游新的勃勃生机。目前,镇域内的郭家沟村已被打造成为独具北方水乡韵味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;常州村、青山岭村、郭家沟村、团山子村、刘庄子村5个特色旅游村经过整体谋划、整体打造,已累计吸引20多亿元社会资本,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培养研的旅游全产业链,带动40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。
抓住体旅融合这一突破口,下营镇把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,结合镇域实际打好山野运动金字招牌,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山野运动休闲旅游特色小镇。今年夏天,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东北赛区大区赛在此举办,来自8个省市的16支队伍,260余名农民教练运动员同场竞技,比赛期间富含农村元素的赛事活动火爆出圈,吸引了大量眼球。冬季,又成功举办了“村马”活动,大批游客慕名而来,为展现下营镇好山好水、精品民宿、优质农品搭起了舞台。
通过举办体育赛事,下营镇累计接待游客观众4万余人,吸引全网浏览播放量达12亿多次,带动直接收入890多万元。不仅让全镇群众的“腰包”更鼓了,还凝聚起了推动下营镇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转化迈进的强大动力。
农民朋友的“玉米医生”记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师杜锦
在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师杜锦手机里,存着大量农民朋友的电话号码。因为研究方向为玉米遗传育种与高产高效栽培,掌握着从玉米品种选育到玉米种植生产全过程的专业知识,2010年参加工作后,杜锦在13年里足迹遍布天津市涉农区,成了玉米种植大户的贴心人。种植的玉米“病了”没招时,种植大户会第一时间给杜锦打去电话寻求帮助。
说起自己的工作,杜锦介绍,通俗理解就是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,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,进而提高种植收入。同时破解玉米栽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,为农民朋友种植玉米“保驾护航”。选育优良的玉米品种是一件周期很长且十分辛苦的事,投入大量的精力却一无所获是常有的事。杜锦说,一粒种子种下去,要到收获时才知道最终的结果,一般获得稳定遗传的玉米自交系,需要培育七八代,仅在天津选育的话就得七八年。如今通过一年夏天在天津种一季,冬天在海南种一季,可以将育种时间缩短到4年。也正是这些年里不断南北奔波,扎根田间一线个优质的鲜食玉米品种并进行示范推广。
也正是这些年一直在田间地头从事育种和绿色高效栽培的研究,杜锦足迹遍布武清、蓟州、宝坻、静海、西青等涉农区,认识了许多玉米种植户。“农忙时期,我基本一周三天都在地里待着,盯着种植现场。”农民和他打交道多了,大家也知道这位大学老师是个种植玉米的“行家里手”,什么种子好、倒春寒时怎么有效防止玉米苗冻害等问题都能从他这里找到答案。针对天津地区缺水,抗旱性玉米品种较少的问题,杜锦引进了4个农单系列抗旱玉米新品种,在天津大面积示范推广,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。作为科技特派员,在玉米新品种选育、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服务企业,近5年协助企业、合作社申请获批科研项目8项、审定玉米品种3个这些都是杜锦助力乡村振兴实打实的成绩。
去年,蓟州区的经济薄弱村尤古庄镇小尤庄村辗转找上门求助,希望能种植经济附加值高的作物带动村民增收。杜锦和同事们经过实地调研后推荐自己选育的鲜食玉米,因为鲜食玉米经济价值高,但是也比较“娇气”,杜锦手把手将种植“诀窍”悉心教授给当地种植户。最终经过验证,村民一亩地的收入实现了翻番。这些年,天津市种植的鲜食玉米有10万亩,杜锦平均每年指导2万亩。籽粒玉米天津种植200多万亩,他累计指导超20万亩。
杜锦坦承助农工作是一件辛苦的事,“每次在地里待到三四点,返程回市里的途中经常打盹”。但是种植户大多数都是和他父母同龄的人,看着他们实打实增收后露出喜悦的笑容,杜锦觉得:“心里确实很感动,感到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真是值得。”(津云新闻编辑孙畅)